福州英文網站建設

  • 福州英文網站建設已關閉評論
  • A+
摘要

福州英文網站建設找福州嘉藝網絡,專業外貿英文網站設計制作和網絡seo推廣營銷

福州英文網站建設找福州嘉藝網絡,專業外貿英文網站設計制作和網絡seo推廣營銷

現今,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 大力推動著傳統又現代、古老而新鮮的中國文化, 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央。如果說互聯網技術讓世界變成了地球村, 那么依托互聯網技術建立的網站就是溝通內外的一扇窗。目前, 我國官方機構的英文網站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博物館作為“博物洽聞, 通達古今”之場所, 應重視英文網站建設, 立足民族, 面向世界, 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 向國際展示我國文化底蘊, 增強國人民族自信, 同時增進人文交流, 促進文明互鑒, 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

福州英文網站建設

福州英文網站建設

福州博物館英文網站建設存在的問題

1. 照搬中文網站框架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 目前我國大多數博物館都建立起了自己中文官方網站, 構思精巧, 設計精美。部分博物館的中文網站, 不僅發揮著博物館展示教育的作用, 還履行著官方機構的行政職能。

由于在建設中文網站時博物館已投入了大量時間和人力成本, 這一定程度上讓博物館產生了固守中文網站框架和內容的觀念, 即在英文網站建設時, 全盤復制中文網站的版塊結構和具體內容, 僅是對文字語言進行簡單切換。而瀏覽和使用英文網站的大多是國際游客, 他們與中國人的邏輯思維模式不完全相同, 對中國的基本情況了解也不深入, 這造成了國際游客在使用博物館英文網站的不便——最為精彩的內容可能無法在第一時間引起他們的注意, 最為關鍵的信息可能會被淹沒在大量的會務交流、人事公告等內部行政信息中, 無法被快速找到。

2. 翻譯欠缺精準

漢語屬于漢藏語系, 英語屬于印歐語系, 兩種語言在語音、詞匯、語法規則上的差異, 造成了溝通和交流的困難, 而這種差異在展示博物館文化內涵時尤為凸顯。

以文物名稱為例, 根據《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手冊》中對可移動文物定名的規范, 我國對古代文物的定名一般由年代、特征、器物通稱三個要素組成。在此規則下, 又根據石器、金銀器、書法、文獻等不同文物種類及古代、近現代等不同時間跨度, 制定了具體的定名方法。因此, 在我國, 文物的名稱中往往包含了多重信息, 能讓參觀者“觀其名而知其貌”。而博物館英文網站對歷史文化信息的翻譯, 往往并不規范, 存在中文拼音與英文單詞混用、上下文同一概念使用不同翻譯等情況, 僅是對文物名稱翻譯的不準確, 就會造成信息傳遞時的初次折損, 加深了溝通障礙。另外, 漢語多分句, 重語義, 往往從事實到結論, 重心在句子的后半部分, 而英語多從句、重結構, 往往把判斷和結論放在前面, 把事實和描寫放在后面。這種思維和語法上的迥異, 客觀上也造成了翻譯和解讀歷史的困難。

3. 信息更新不及時

英文網站有時處在“有則有矣”的尷尬狀態——網站建好就擱置一旁, 忽視了對網站的維護。究其原因, 一是博物館中文網站承載的信息量較多, 但可能不是每一條信息都對國際游客有幫助、不是每一條信息都需要發布在英文網站上;二是翻譯工作量較大, 對文章的翻譯不僅是語言的轉換, 更是對基本信息的二次創作, 維護人員沒有足夠的精力完成英文網站內容的編寫。對英文網站信息更新的不及時, 會導致用戶在訪問和使用網站時, 無法得到準確及時的信息。對于博物館參觀者而言, 定期、不定期更換的基本陳列展中的展品和推出的臨時展覽, 是他們希望從博物館官方網站上獲取的最重要信息之一, 信息滯后會影響參觀者的游覽, 嚴重滯后的甚至會導致參觀者獲得錯誤信息。因此, 博物館應給予英文網站維護和建設工作同等的重視, 保持英文網站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維持英文網站的熱度和關注度, 從而持續對外產生國際影響。

二、博物館英文網站建設的對策

1. 做加法, 增添特色元素

在建設博物館英文網站時, 可以學習借鑒外國網站的設計風格, 主動適應外國用戶的網站訪問習慣, 但同時也不可忽視增添博物館的特色元素。博物館承擔征集、典藏、陳列、研究、教育等職責, 由于主體職能相近, 每一家博物館的英文網站在模塊設置上可能會相似, 所以網站設計時要增添博物館自身的元素, 彰顯特色。博物館的特色元素無論是來源于珍貴的館藏文物, 還是抽象于精美的建筑設計, 或是取材于浩瀚的時代背景, 都是對本博物館文化的深度挖掘和高度凝練, 是不同博物館之間區別于彼此最顯著的所在。大到整體色調風格, 小到圖標字體使用, 都可以通過特色元素, 體現博物館自身特點。精致獨特的元素也是文化表達的媒介, 創新詮釋和傳達博物館所蘊含的文化, 讓用戶在瀏覽網站時, 就能領略博物館的魅力和風采。對特色元素的使用時, 應加強整體規劃, 讓網站形象更為統一、連貫和和諧;反之, 過度堆砌特色元素, 會導致重點不突出, 造成審美疲勞, 過猶不及。

2. 做減法, 簡化復雜信息

目前, 大多數博物館都有各自的中文官方網站, 全面展示博物館展覽、藏品、社教、科研等各方面工作。中、英文網站建設并不是相互孤立的;相反, 中文網站是英文網站建設的根基, 為英文網站建設提供了扎實、全面而準確的內容基礎。在建設英文網站時, 要在已有基礎上“做減法”, 以國際游客的需求為導向, 簡化復雜信息, 優化界面版塊。為使用英文網站的國際游客做用戶分析, 可發現, 他們很多是第一次來到博物館, 交通指南、開放時間、門票政策等導覽內容會是他們最為關心的信息;他們通過英文網站尋找博物館的信息, 很可能是自助出行, 游覽線路等信息適宜放在更加明顯的位置;他們可能對中國的歷史文化感興趣但并不十分了解, 英文網站上提供的學術信息應以科普常識為主, 不宜過于專業深奧;他們可能不會像本地市民和國內游客那樣經常前來參觀博物館, 所以社教活動信息不需要占過重的比例;等等。換位思考可以更好地了解使用者對英文網站的期望, 從而在基于中文網站建設英文網站的過程中, 通過增強開放性、降低行政性、突出導覽性、弱化專業性等方式, 更加貼合多數國際用戶的需求。

3. 做乘法, 綜合運用多媒體

由于介質的特性, 網站這一媒介帶給用戶的主要感官, 一是來自視覺, 二是來自聽覺。因此, 在英文網站建設時, 應多使用圖片, 少使用文字, 從而增強用戶對博物館展館、藏品等的直觀感受;添加適合的背景音樂, 也可烘托氣氛、渲染主題;播放宣傳講解視頻, 則運用視覺和聽覺兩重感受, 以精美密集的畫面鏡頭和迷人動聽的音樂音效, 給用戶以沖擊和震撼。

隨著技術的革新, 新媒體技術日臻成熟。在網站建設時應綜合運用多媒體, 把用戶的感官體驗從平面推向立體?!皵底痔摂M博物館”項目, 讓遠在萬里之外的國際游客也能身臨其境地走進博物館參觀, 輕輕點擊鼠標就可全方位查看藏品的全部細節;3D動畫技術的使用, 讓書畫“活”了起來, 鳥雀啾啾而鳴, 店招迎風飄揚, 街市人頭攢動, 用戶在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時, 也能對書畫中表現的自然意趣、社會場景、人文哲思等略有切身體會;網頁小游戲的開發, 則注重參與和體驗, 寓教于樂, 讓用戶在潛移默化中關注和了解博物館想要傳達的文化教育理念。

4. 做除法, 消除文化障礙

中文和英文, 不僅是兩種語言, 也是兩種文化、兩種思維方式。英文網站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 在建設過程中應竭力消除兩種思維之間存在的文化障礙。精準翻譯是消除文化障礙的第一要義。

一方面, 統一英文用詞。由于文化背景不同, 基于同一概念派生出的不同字詞, 在兩種語言中不一定存在意義對等的詞, 如我國古代酒器可以細分為尊、壺、爵、觥、觚等, 但英文沒有一一對應的詞, 只能以“盛酒的器皿”一言蔽之。翻譯時, 要綜合運用直譯、直譯加注、意譯、音譯等翻譯技巧, 注意對同一詞語使用同一種翻譯, 讓翻譯更加通暢, 忠于原文, 利于理解。

另一方面, 適當增添信息。博物館信息的翻譯并不是逐字逐句的對譯。單獨講解某一歷史事件, 在中文語境下, 由于大部分公眾對我國通史已有基本知曉, 所以并不會產生理解障礙, 但國際游客缺乏對大時代背景的了解, 就會覺得摸不著頭腦。所以在用英文向國際游客介紹歷史事件時, 可以對事件中涉及的人物等要素做簡單的引申解釋。

三、結語

世界日益變成一個互聯互通的共同體。博物館英文網站建設, 是互聯網技術與博物館傳統行業的深度融合的表現形式之一, 不僅向世界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成果, 而且促進人文交流, 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 增強中華文明生機活力。博物館應加大對英文網站建設和維護的投入, 力爭把博物館官方英文網站建設成為中國博物館對外形象的展示窗口和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輸出渠道。